“暫停所有中國業務”?三星罕見回應
近來,有關三星晶圓代工業務的動態引發諸多討論。4月9日,三星半導體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澄清公告,表示“暫停與中國部分公司新項目合作”說法屬誤傳。
但有意思的是,最早發布消息的并不是三星,而是瑞芯微電子。該公司在4月8日發布“澄清公告”,稱“其與三星合作的多款產品,各項工作均正常推進”。
截至目前,雖無確切消息表明三星晶圓代工已暫停中國業務,但種種跡象顯示,其在中國市場正經歷著一系列顯著的調整與變革。?
回顧其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三星早早開啟半導體業務布局。以西安的閃存芯片工廠為例,三星于2012年開始在西安投資建設閃存芯片制造基地,累計投資額高達約230 億美元 ,該工廠大規模生產NAND閃存芯片,每月產能可達40萬片晶圓,成為三星在華半導體業務的關鍵支柱,彰顯了三星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與長期投入決心。
這一布局不僅滿足了中國本土及全球對存儲芯片的龐大需求,也為三星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生態中贏得了穩固地位。據統計,三星在全球NAND閃存市場長期占據約30%的份額,其西安工廠的產能貢獻不容小覷,對中國國內存儲芯片市場供應同樣影響深遠 。?
然而,當下三星晶圓代工在中國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復雜因素的交織影響。首當其沖的是在晶圓代工這一賽道,三星面臨著來自臺積電等強勁對手的全方位挑戰。臺積電在高端芯片代工領域技術領先優勢明顯,在極紫外光刻(EUV)工藝的應用上,臺積電早在2018年就實現了7nm制程芯片的量產,而三星在同年推出的7nm制程工藝,市場反饋卻落后于臺積電。在客戶資源方面,臺積電服務于全球眾多頂尖芯片設計企業,如蘋果、英偉達等,客戶訂單量長期保持高位。
2020年,臺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份額高達56%,而三星僅占18%。為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三星不得不重新審視并調整業務布局,中國市場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一環,自然也受到波及。三星可能將更多資源向高端制程工藝研發和生產傾斜,而這一戰略調整可能導致其在中國的高端晶圓代工業務發展步伐放緩。
比如在極紫外光刻(EUV)技術主導的先進制程芯片代工方面,三星已表現出優先保障韓國本土工廠產能與技術投入的傾向,其韓國本土的EUV光刻機數量遠多于在中國工廠的配置,這無疑對其在中國的相關業務拓展造成了阻礙。?
此外,全球貿易局勢的持續動蕩和技術封鎖政策,也給三星晶圓代工在中國的發展蒙上了陰影。近年來,美國等國家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實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三星作為跨國半導體企業,需要在遵循政策法規的同時,謹慎權衡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所面臨的風險與收益。這些外部政策因素干擾了三星原本的業務規劃,使其在中國的業務推進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例如,在美國對華為實施制裁后,三星作為華為的供應商之一,不得不調整與華為的業務合作,這對三星在中國的晶圓代工業務訂單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從三星晶圓代工業務調整的具體動態來看,除了高端制程業務資源向本土轉移外,產品結構和市場策略的調整也在持續進行。存儲芯片市場向來波動頻繁,三星依據市場變化,對其在中國的存儲芯片代工業務進行優化,力求在起伏的市場浪潮中保持穩健。
2019-2020年期間,存儲芯片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三星適時調整了西安工廠的存儲芯片生產規模,根據市場需求減少或增加產能,以維持產品利潤率。同時,三星也積極拓展非存儲芯片領域的晶圓代工業務,但在中國市場,這一拓展進程受到上述多種因素制約,難以如預期般順利推進。據相關數據顯示,三星非存儲芯片晶圓代工業務在中國市場的增長率,在過去三年僅維持在5%左右,遠低于其在全球其他部分地區的業務增長速度。?
盡管三星晶圓代工業務在中國面臨重重挑戰且處于調整階段,但目前其在中國仍保留著一定規模的生產設施與業務基礎。三星也在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環境變化,不斷探索新的發展路徑與策略,以適應中國市場的復雜環境,維持其在華業務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