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產業雙軌并進:光伏反內卷見效,鋰電出海東南亞
國際電子商情21日訊 中國新能源產業正呈現“內外兼修”的發展態勢:一方面,光伏行業掀起“反內卷”整治風暴,市場秩序初現曙光;另一方面,鋰電池企業加速“下南洋”,在東南亞掀起新一輪投資建廠熱潮。
光伏反內卷成效初顯??
8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相關光伏制造企業及發電企業、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有關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要求,光伏產業各方要深刻認識規范競爭秩序對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共同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強產業調控。強化光伏產業項目投資管理,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二是遏制低價無序競爭。健全價格監測和產品定價機制,打擊低于成本價銷售、虛假營銷等違法違規行為。三是規范產品質量。打擊降低質量管控、虛標產品功率、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四是支持行業自律。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倡導公平競爭、有序發展,強化技術創新引領,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切實維護行業良好發展環境。
從市場層面看,光伏行業的“反內卷”成效已開始顯現。自7月初以來,硅料、硅片等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上漲。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8月以來多晶硅價格穩中有升,區間高價和均價同步上調。
硅業分會表示,價格延續漲勢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六部委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明確了進一步規范光伏產業競爭秩序的決心,給市場釋放了堅定“反內卷”的積極信號;另一方面,多晶硅企業協同限產限銷,在供需方面緩解了市場壓力。
鋰電企業搶灘東南亞??
與光伏產業優化內部結構同步,中國鋰電池產業鏈正加速向東南亞轉移。美國咨詢公司榮鼎集團本周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電動車產業鏈海外投資達160億美元,首次超過國內投資??,其中74%集中在電池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宣布在東南亞投資建廠的鋰電企業就有億緯鋰能、欣旺達、珠海冠宇、寧德時代、瑞浦蘭鈞、海四達、雙登集團等近十家電池巨頭,還有湖南裕能、星源材質等鋰電材料廠商也緊隨其后,宣布將在東南亞建設產能。
?東南亞吸引力何在???其一,國內鋰電產能趨于飽和,新建產能向海外轉移;其二,東南亞各國設定電動車滲透率目標刺激本地化需求,如馬來西亞到2030年電動車滲透率達15%;其三,美國關稅壁壘迫使企業調整出口路徑,目前美國對中國的鋰電池終端產品的平均關稅達到58%左右。
那么,誰在狂攬中資電池廠?印尼是發展鋰電的“天賦型選手”,2024年印尼鎳產量占全球產量的57%,鈷產量占全球產量的11%,而鎳和鈷都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原材料。馬來西亞則主要靠地利、人和,主要以完整產業鏈和地理樞紐地位見長。泰國則憑借汽車產業集群吸引動力電池廠就近配套。
小結
2025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雙軌并行”戰略已然清晰:對內深化光伏反內卷,重塑健康生態;對外加速鋰電全球化,開拓增量空間。當光伏企業著力擺脫“低價競爭”的泥潭,鋰電池廠商則將戰場轉向“技術價值”的比拼,這場從價格到價值的轉型升級,正在書寫中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